紫微斗數發展簡史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一)在紫微斗數發明之前

首先,紫微斗數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星象預測工具,其是由更早的星命術七政四餘發展而來,七政四餘到紫微斗數這一段歷史先打住,我們往七政四餘前面看。七政四餘基本是印度占星術和阿拉伯占星術嫁接到中國本土後加以改良後的產物,並在唐代正式成形。

但在七政四餘發明出來之前,中國已有自己的星占系統(五星占),但這時候的星占系統主要是用於預測國家大事和天候。比如春秋時代就有天文官員觀察到火星停留在心宿附近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熒惑守心),進而預測國家會有災難。

但中國傳統星占術論準確性和適用廣泛性都不如新發明的七政四餘,於是也就全面被本土化的七政四餘取代。

同一時間,在魏晉南北朝也發展出根據年月日的三柱推命,這個三柱推命由唐代的李虛中整理成完整體系,開啟了中國命理發展的另一重要支柱四柱八字。

七政四餘和四柱八字在往後的歷史中相互影響,逐漸發展成今天的命理術。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二) 從七政四餘到紫微斗數

斗數圈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聽過紫微斗數的前身是七政四餘的說法,但實際上,從唐代發展七政四餘至明代以來,紫微斗數基本上是以七政四餘為骨架加了一大堆東西進去所形成的新學問。

七政四餘基本上還是實星虛星共存體系,但中國由於天文技術極弱,玩不起實星觀測,特別是朱元璋把蒙古人趕跑後,中國的科技水準嚴重倒退,又因為此時曆法開始失準,因此基於預測準確性的需求,虛實星共存的七政四餘逐漸轉為全虛星體系的紫微斗數,紫微斗數剩下太陰太陽還有實星成分在,所以簡少年說太陽化忌年份特別容易看到太陽黑子出現是有其道理。

七政四餘在紫微斗數中存在的一個明顯痕跡則是從十干化曜演變成今日紫微斗數的四化體系。同時,易經和河圖洛書的體系也加入到紫微斗數中成為斗數體系的重要支柱。

八字當中的五行生剋、干支刑沖克害合和十二長生也都加入到紫微斗數當中。

也就是說,紫微斗數是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將星命、祿命術、易經、卜卦、河圖洛書、數術、風水和中醫等多家學問統合在一起的完全體命理系統。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三) 紫微斗數的誕生

首先,從唐代的七政四餘發展到明代的紫微斗數,其中經歷了一段難以考證的消失歷史,中間有個曇花一現殘留痕跡,目前是在永樂大典殘篇當中,發現兩部著作,太乙金井和術天機,這兩部星命著作概念上已經很接近今天的紫微斗數。其後一百多年就再沒有紫微斗數的消息,可能是真的被藏在皇宮中。

後來紫微斗數再次出現時已經是嘉靖年間,由羅洪先假託陳希夷之名所整理刻印出版的紫微斗數全書,這也就是今天南派系統的來源。

然後大家記得一件事,明初都還沒有紫微斗數,怎麼可能宋代就有,如果有紫微斗數命理師還在跟你說紫微斗數是祖師陳希夷發明的話,他在學理研究上肯定不夠用功。

然後在萬曆所出版的續道藏裡的十八飛星系統,應該就是今天北派系統來源。

到了清代後,紫微斗數應當是有流傳到中下階層文人當中,只是紫微斗數的排盤規則複雜,在古代遠比子平八字難用,這可能是清代不流行紫微斗數的原因。這個證據為,在明末清初的小說啼笑姻緣傳的故事橋段中有出現紫微斗數論命過程的橋段。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四)民初到1949年

目前談論紫微斗數的起源時,大家如果仔細探究會發生一件事,清代兩百多年中,紫微斗數命理師是缺席的。

明代還可以追到一個羅洪先,清代紫微命理師的文字紀錄幾乎一片空白,八字知名命理師在清代中葉還有任鐵樵,紫微完全看不到,直到清末才出現王裁珊,寫了新的紫微斗數著作《紫微宣微》,王裁珊的著作進一步梳理修補明清兩代流傳的紫微斗數中的規則漏洞。

另一民初出現的紫微斗數命理師張開卷在抗戰結束後去到香港,將紫微斗數帶入香港,當時另一出身上海的紫微斗數宗師陸斌兆,也是接近同時期的人,也在抗戰後移居香港,他們算是香港紫微斗數的先行者,後來香港才又有當今盛行的中州派。

國民黨在國共內戰戰敗後,蔣中正「轉進」台灣,此時一些紫微命理師也從中國大陸跟著一起來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時期,也是紫微斗數正式在台灣萌芽的時間。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五)開始興起的1960年代紫微斗數

台灣當代有明確紫微斗數論命的紀錄的時間點大概追溯到1960年代,當時以朱山壽、康國典、陸贄等前輩為北部知名的紫微斗數大師。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有個叫陳岳琦的前輩,手上有一本據聞是十八飛星策天紫微斗數全集古本,他把手上這本書交付出版,台灣今天市面上流通的紫微斗數全集版本就是出自於陳岳琦前輩。

同時期有個斗數界前輩張耀文以透派為名傳承紫微斗數,而且他是先在日本發揚紫微斗數,後來才又回來台灣,所以才會有人有台灣紫微斗數從日本來的說法。

透派當時引入的一個觀念是用封神榜的人物來解釋星曜,在紫微斗數觀念不流行也不健全的年代,這樣解釋方式一度蔚為流行,有一些北派老師也這樣學,其實這套觀念對學習紫微幫助不大反而容易誤導,我會建議大家不要吸收紫微封神論。

有一個有趣的點另外提出,1960-1980年代的前輩們都有傳承托古的現象,他們大多沒有提出明確的師承,而是說自己傳承自明代清代的某某道觀某某老人,這也是很奇怪的事。我的推測是,那些老師們可能都是從某處得到典籍自己研究出心得後,為了增加權威性,於是師承就托古於古人。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六)紫微斗數的黃金時代

當代紫微斗數的體系和主流詮釋方式,都是在1980年代左右建立起來。

如果對照八字來說,清代任鐵樵的滴天髓闡微,民初徐樂吾的子平真詮評註,到現在八字實際論斷都還會直接使用裡面的知識體系。

但紫微斗數不是,現在主流流派基本上都是把紫微斗數全書的內容拿出來超譯,不會有老師照著斗數全書教學生說「同梁對居巳亥,男浪蕩、女多淫」,現在大家學到的斗數知識體系基本上都是「現代人」創造發明的。尤其是台灣紫微斗數的普及和發揚光大,更是因為1980年代許多紫微斗數老師開始在報章雜誌上發表關於紫微斗數的文章。

紫微斗數所謂的南派和北派也是從1980年代後才出現,所以很多人想像的紫微斗數各門各派以為是發源自明清兩代仙風道骨的道長們。其實不是,其實現代的紫微斗數知識體系其實就是當年一群會看諸葛亮歌廳秀、瘋炒股票、會簽大家樂的阿北們研究出來的東西。

1980年代的人物群像:

南派

慧心齋主

了無居士

占驗派天乙上人

紫雲

北派

河洛派方外人

周清河一脈

欽天派蔡明宏

香港中州派王亭之

上述前輩是我認為對現代紫微斗數體系影響最深的一群人。

慧心齋主算是在1980年代將紫微斗數的知識向大眾普及傳播的先河,直接將紫微斗數的知識刊載在報章雜誌上,她的特點就是把紫微斗數的知識體系轉化爲容易被大眾理解的淺白內容,紫微斗數可以被大眾所了解,在1980年代的主要推手就是慧心齋主,慧心齋主的紫微體系沒有明確的師承體系,應該是自學而來。

了無居士則以《現代紫微》系列書籍聞名,他也是透過書籍和報章雜誌將紫微斗數知識廣為傳播。

台灣目前占驗派的源頭主要為天乙上人。天乙上人幾乎是從1980年代活躍至今,從報章雜誌到電視廣播都有,紫微斗數知識的普及,天乙上人也是功不可沒。天乙上人這幾十年來桃李滿天下,目前其最有名的學生應該是范振木,范老師除了出過若干著作外,也是學生眾多的紫微斗數名師。

紫雲老師應該是非常多人都有聽過,紫雲老師開創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技法,包括變卦/變盤法以及太歲入卦法,其中太歲入卦已經成為當代台灣紫微斗數圈普遍使用的進階論斷工具。

紫雲老師的著作豐富,關於他對於命理的見解可以參考《斗數與人生》一書。

接著談方外人。現今大家所熟悉的諸多北派觀念,其實是來自於方外人曾國雄先生,比如一六共宗,體用關係,氣數位, 「同步斷訣」等觀念,再者是方外人的系統比較單純一點。

方外人一開始是南派,後來才轉往北派,並發展創造出自己的河洛派。

大家如果手上有<開館人紫微斗數1>的話,可以回去翻一下,裡面就是很傳統的星曜解釋,連小星曜都有,他甚至自述有些內容是學自慧心齋主。後來方外人才從徐靜觀那邊傳承北派技法。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六共宗等觀念。方外人影響後世另一個重點的觀點為父疾線主光明,兄友線主成就,跳脫傳統只看命財官的觀點。

大家如果對北派紫微斗數故事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參考百度的連載文章<北派紫微斗數那些年>,基本上北派紫微其實是很新很新的技法,絕對不是幾百年前XX老人的秘傳。

再談周清河老師。

北派紫微斗數中有一個謎團,周清河和蔡明宏到底有沒有受過相同的師承,北派紫微難道是從石頭蹦出來?

目前我的推論是,在宋代到明初之間,紫微斗數就衍生出兩個派別。一個是流傳於民間被羅洪先整理起來托古於陳希夷的紫微斗數;另一個是源自果老星宗在道家典籍中演化出來的北派紫微,但毫無疑問,北派紫微雛形後來一定受到佛教更多的影響,特別是欽天派。

而北派紫微雛形在傳到台灣之前,在中國大陸那邊一定是隱密傳承,事實上在周清河和蔡明宏傳出去之前,也沒人知道北派斗數長怎麼樣,所以姑且稱之為雛形。周清河的說法先學三合派,後來從「唐山師父」學四化飛星,也才有今天的北派。唐山師父應該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隱傳了。

周清河前輩後來傳給徐秀清徐靜觀,徐曾生、梁若瑜也從就學於上述前輩,梁若瑜後來發展出自己的梁氏飛星,張世賢繼續傳承梁若瑜的衣缽。許銓仁應該也是學自周清河。方外人也算間接傳授自周清河一脈,周清河一脈傳承的前輩們在今天名氣雖然沒有欽天派廣,但市面上也可以找到不少他們的著作。

關於欽天派,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紫微派別,他的特殊之處在於其有一套內建自洽的完備系統,與其他門派不相容。目前各家主流門派,大多是三合飛星兼容,至今會特意自號「北派紫微」的應該就是欽天派,他們有點iOS系統vs.其他家安卓系統的味道在。

欽天派的創始人為蔡明宏,本名蔡明灶,從1980年代開始傳授欽天紫微。蔡明宏自述其師父為素心老人袁阿詳,可追溯自明皇宮內的賴圓英傳給明寧靖王妃子張梅,再一路傳到素心老人。

但對於這個故事從當年就很多人質疑,也從來沒人可以證明素心老人的存在。

就我的角度進行推測,蔡明宏應該確實是有從唐山師父那邊得到一些傳承,特別是佛教化的紫微斗數體系,也才有欽天門獨特的左右昌曲詮釋,但要說欽天派其把易經、佛教和其他家知識體系結合在一起的系統會是單一傳承,我是比較存疑,我更傾向是蔡明宏集各家之長創出自己的系統後托古。

蔡明宏作為欽天派始人,他後來也與他的學生們發生糾紛。

第一個是李子陽。蔡明宏曾經在書中抱怨過學生(也就是他說的九紫結蘭)將他的資料外流。據說,那位學生就是李子陽,蔡明宏因為這件事和李子陽鬧翻。

後來又有一說是不是李子陽主動外流,而是有人借了他的講義再賣出去盜賣。

另一個跟蔡明宏鬧翻的學生是許銓仁,許銓仁有多位老師,蔡明宏是其中一位。許銓仁罵的可兇了,暗指某人是沒水準只會斂財的有心人,再嗆蔡明宏編造xx老人。許銓仁跟蔡明宏鬧翻的原因據說是因為許認為蔡到了斗數高級班還在藏招學不到東西憤而出走,後來兩人又因為挖學生的關係起衝突。所以命理師互罵,學生跟老師起衝突的事古今到處都是。

接著談香港的中州派。當代的紫微斗數體系,就是由香港和台灣的紫微斗數命理師建構起來的,紫微斗數這個學門不需要跑去其他地方學。

香港最早出現紫微斗數的時間點,是在抗戰時期,比如張開卷、陸斌兆等人都是因為抗日戰爭爆發,從上海輾轉逃到香港。陸斌兆後來在香港奠定了中州派的基礎。陸斌兆大概在1950-1960年代開始教紫微斗數,他編寫的《紫微斗數講義》自稱傳承自欽天監秘笈,也就是從皇室中流傳出來的紫微斗數,陸斌兆那一門的祖師因為起源自洛陽,所以稱為中州派。

陸斌兆之後,接續出現的是王亭之,今天的主流香港紫微圈就是以他的體系為主。王亭之和陸斌兆雖然都是中州派,但沒有直接繼承關係,可以視為中州派的兩個分支。後來王亭之傳授給葉漢良,葉漢良同時有演藝圈人脈,在他那一代把紫微斗數在香港發揚光大。

香港道友Mr 蘭草補充:

王亭之稱他是去了台灣跟隨一名退伍軍人劉惠蒼學習斗數。

而據王氏稱中州派淵源自宋代祖師吳景鸞,每一代只是一師一徒制去傳承,本人認為這段歷史已不可考據,亦太過流於神話。

而王氏的四十弟子對中州派的歷史也表示過毫不知情,亦有弟子表示過是王氏在酒樓中杜撰出一個門派名目故事出來,屬真屬假,已經很難考證。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七)1990-2010年

1990-2010年是紫微斗數真正走入社會為公眾所熟知的時代,但這個時代也是紫微斗數學理崩壞最嚴重的年代,一直到現在遺毒還繼續存在。

在1980年代當代紫微知識體系建立起來後,1990年代紫微斗數的知識體系大致上就延續80年代的體系走下去。這時期最大的變化在於紫微斗數傳播的「形式」和「工具」。

1990年代起,開始有紫微斗數排盤軟體出現,接著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進一步發展出算命網站,比如劍靈姓名網、Destiny命理網、紫微科技網,在2010年左右林士欽老師則成立了LifeDNA網站,這些網站結合排盤公式和資料庫,可以產出「速食論命」,也讓紫微斗數快速被大家接受,甚至比起八字還更被大眾熟知。

這段時期,最大的進展同時也是最大的問題在於網路傳播的發達。紫微斗數的知識從1980年代的師徒相傳、錄音帶、書籍等受限的傳播,直接進到網路上隨手可得的狀態,但諸多一知半解甚至根本理解錯的紫微斗數資訊也被放到網路上,而紫微斗數全書原文本來就有許多片面的論斷也加深大眾的認知偏誤。

張盛舒是這段時期的紫微斗數圈主角,幾乎是這個時代紫微斗數的縮影。

張盛舒其實本業是做電腦軟體的,他在1988年開發出一套紫微斗數算命程式,後來在2000年創立紫微科技網,這個網站目前也成為台灣最大的算命網站。

張盛舒所帶領的時代潮流為,將紫微斗數與科技以及現代脈動連結在一起創造話題性,當時有一些大師也跟著這個風潮走,比如天乙上人在2007年左右也出了《占驗紫微PMP》。時至今日,紫微斗數在台灣之所以比八字還紅,張盛舒其實也是主要推手。後來張盛舒跨入電視圈的命運好好玩節目,開始在節目上談紫微斗數,為了快速吸引觀眾,他把紫微斗數包裝成類似於坊間娛樂導向的西洋星座指標(比如本周最幸運的星座是雙子座和處女座)。

1990-2010年代左右最紅的命理工具其實是西洋星座,所以命運好好玩節目當時第一主角是薇薇安老師,張盛舒也算是第二主角。張盛舒借用了西洋星座的星座簡化娛樂化方式,開始把十四主星當成十二星座在講(這個手法確實是當年的流行),例如:「晚年最好運的主星前三名分別是…」,這也導致後來紫微斗數單宮單星論的錯誤觀念傳播開來。

回頭講紫微斗數從1990年到2010年左右這二十年,紫微斗數現代化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倪海厦。倪海厦老師於2012年逝世,享年59歲。

第一個常被人提到的問題,倪海厦山醫命相卜皆通,為什麼這麼短命?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只要繼續問兩件事:命理師本人知不知道他會短命?倪師生前是否知道他自己的壽限?他是知道的;命理師有沒有想要改動命數?倪師看起來也沒有,他生前最後幾年晚上睡眠仍然非常少,全心全力在中醫研究上,顯然他也沒打算改變命術。

所以我很少跟命主說你「應該」怎麼活才是對的,連倪海厦都不想按照世俗的福祿壽標準去改自己的命,我們命理師就是把行為結果告訴命主就好了,何必插手這麼多。

第二個問題是,倪海厦的紫微是跟誰學的?根據我目前查到的資料。倪師是看書自學的。包括紫微八字面相卜卦風水,他應該都是自學的,由此可見倪師真的是五術領域天才,但以倪家的家世背景,不排除倪師可以拿到比一般人更好的五術典籍或是有命理大師可以請教學習。但倪海厦在中醫方面就真的有拜師了。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八)2010年後至今-紫微斗數的生活化與未來式

我之所以將紫微斗數定出2010年前後的分野,其中的關鍵點除了目前大家看得到的許多大師都是在2010年左右開始崛起,更重要的在於智慧型手機的發展。

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代表兩件事的發生:1.人人都可以透過手機app隨時排出自己的命盤;2.影音內容在這個時代可以快速傳播及取得,檯面上的命理大師們都有經營yt頻道或短影音,這些新科技讓紫微斗數的accessibility程度遠高於過去的時代,比如今天youtube頻道上剛上架本月流月運勢,一般人可以立刻點開手機app查看自己命盤,而紫微的宮格型態也讓資訊更容易視覺化,要看本月財務狀況就看財帛宮,感情狀況就看夫妻宮。如果查完命盤還有疑問,可以在命理師頻道粉專留言詢問。

智慧型手機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就是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和命理師互動,哪怕是知名命理師,一樣可以在社群平台上tag他罵他。

也因為資訊交流速度變快且更透明,所以1990-2010年代網路上流傳的各種命理錯誤觀念,比如宿命論、單宮單星論,在這個時代也更容易被澄清,紫微斗數和其他命理學也得以除魅化。

在2010年後,出現了幾位在今天斗數圈具有影響力的大師。

第一位是輔德陸院長,他應該是台灣第一個以紫微教育和師資培訓為主要事業的人。紫微斗數過往的傳承型態一直都是師徒制,但傳統的命理傳承就是單純的授業,而不是以師資培訓為目的,也不像紫微師範學院一樣是朝著教育機構的目標來發展。

紫微師範學院,跟傳統的命理授業另一個巨大的差異,就是他們對於紫微斗數的知識體系做出更利於學習的分階段規劃,後來這個教學設計方式,變成了各家紫微教育機構的標配。

輔德陸院長原本也是從商出身,中年經商失敗後,開始看書自學,後來到社區大學教課,於2000年初創辦紫微師範學院。

紫微師範學院目前的持續擴大發展,應該可以歸功於紫微師範學院的第二代阿美老師,阿美老師除了有上電視曝光外,也長期經營youtube、IG、podcast等自媒體,讓紫微斗數擴展到年輕世代客群。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發現到,紫微斗數的聲勢能在短短幾十年上升到現在與八字並列的程度,靠得就是這群教育和行銷高手。

第二位是大耕老師,他大學唸的是設計科系,畢業後做的是肉品生意,後來在事業巔峰時期事業重挫,瞬間負債千萬。此後大耕老師才開始發展他的命理事業。

大耕老師算是有拜師但沒有明確的師承,他的系統以占驗派為主同時結合了北派中的飛化體系。除了紫微論命之外,大耕老師也有紫微占卦系統,漂亮的紫微牌卡也是他的特色,另也有教風水和道法。

大耕老師很早就確立他的事業發展以教學為主,最早的一批學生之中包括簡少年老師。

大耕老師是在2010年代發展他的命理事業,初期以寫部落格文章為主,後來跨入youtube等影音平台,另外他也是有出版一系列的書籍系統化介紹紫微斗數體系。大耕老師成立的國際紫微學會(ISZN)目前是全台大型命理教育機構之一,ISZN也是採取現代化的教學系統,將課程設計為分階段、學分制的教育系統。

大耕老師跟其他知名命理師比較大的差異在於,他比較會主動談論時事和時政,這點是其他知名命理師比較不會去做的事,尤其是政治表態。大耕老師算是高度和社會脈動緊密連結的命理師。

大耕老師的另一個特性就是會跟人爭辯吵架,主流的命理師大多會迴避衝突,這也是他的特色。

第三位是勸學齋主。

勸學齋主嚴格來說是一個紫微典籍個人研究者,根據目前資料,他沒有明確師承。他第一本書是在2000年初出版的《紫微初階》,一直2023年才把紫微高階全部出完,花了快二十年時間。在此之間,勸學齋主也有教學生,但沒聽說他的學生形成所謂的勸學派。所以在紫微斗數歷史上,並沒有勸學齋一脈,這也是一開始我沒有納入勸學齋主的原因。

但是,勸學齋主的書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目前許多命理師的學理都採用了勸學齋主的體系架構,所以從廣義來說,勸學齋主也是許多命理師的老師。

勸學齋主應該是收集1980年代以來許多南派和北派前輩的著作,整合成一個體系,其中方外人前輩的著作應該是勸學齋的主要脈絡,因為勸學齋主是收集整理1980年代以來的各家編輯,有些內容可能是過時的或是就當代論命實務觀點已不可採,大家需要自行去篩選辨別勸學齋主的內容。

勸學齋主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把三合派的體系和北派飛化(他還有分飛宮和飛星)絲滑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現在紫微命理師主流的論斷方式。

所以勸學齋主也透過著作在紫微斗數發展中留下他的影響力,可以說留下「立言」的典範。

第四位是無相閣的陳明業老師。

陳明業老師原本是做酒釀水果的事業,他的原初事業規模就頗大,還上過新聞,後來才轉入命理事業。

陳老師在2018年開始接觸紫微斗數,受方無忌老師的指點進入紫微斗數領域,在飛化方面的技巧學自蔣小剛。2019年開始在咖啡店駐點論命累積命例。

陳明業老師在2020年成立無相閣,在高雄開班授課,並經營youtube頻道,教授基礎紫微斗數知識,以及破解傳統命理上的迷思,由此開始累積名氣。

再往後幾年,無相閣觸角伸向全台以及中國大陸,目前無相閣也算是台灣人數排在前列的紫微教育機構。陳明業老師在新媒體的運用能力和口條表達能力在整個身心靈圈都算是非常頂尖的,所以他的學理和論述(比如要多外出奔波),才能快速擴散到整個命理圈,對當代紫微斗數圈產生巨大影響力。

無相閣另一個特色就是紫微和八字合參,陳明業老師在近期也花了頗多論述討論有的事情紫微看不出來,有的細節可以從紫微看。

第五位是簡少年老師。

我會把簡少年老師放在發展簡史最後一塊,是因為他現在已經在影響紫微斗數世界。硬塞說簡少年老師是「算命網紅」,但簡少年老師是我目前想得到,第一個把紫微斗數打入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命理師。

有人會說,張盛舒也有上過電視,但他上的都是命理節目。而簡老師是跟跨領域的KOL合作,將命理知識轉化成現代語言,讓普羅大眾可以把紫微斗數當成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更具象一點講,上禮拜大家看到唐綺陽老師參加金鐘獎,簡老師未來我覺得也很有可能,但再之前介紹到的前輩就殊難想像了。

簡少年老師第一次創業是創辦獎金獵人,後來到北京創立桃桃喜,發展算命應用程式。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流行後,簡少年老師才回到台灣,很多人可能是從百靈果podcast節目認識他,他後來也有自己的podcast和yt頻道。

簡少年老師的主要論法是面相和紫微合參,他的紫微技法是以占驗派為基底並參考各家流派而形成。另外,簡老師也有拜師學習風水。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完)給所有正在寫歷史的人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系列從先秦時期講到2025年的今天,大致把紫微斗數發展演進過程都梳理了一遍,也解開纏繞在紫微斗數身上的許多神秘傳言。

大家應該可以發現到,紫微斗數不是無中生有、天神賜予的術數,而是一代代先賢努力鑽研發展出的智慧結晶,甚至現代真正在使用的紫微斗數體系,可能才發展不到五十年,與八字相比,斗數還非常非常的年輕。也因此,更佩服這數十年來台灣和香港的前輩的努力,把紫微斗數發揚光大至與八字並列的知名命術。

正因為紫微斗數還是一門還很年輕的術數,所以也還有許多的發展研究空間,並且隨著時代文明的演進,紫微斗數的知識體系也在與時俱進,正需要各位前輩和同道繼續努力,創造歷史。


紫微斗數發展簡史番外篇-AI時代的紫微斗數發展

2022年年底,是人類文明大轉折的開始,也是紫微斗數新時代的誕生,這次帶動紫微斗數典範轉移的角色,不再是紫微斗數命理師,而是AI。

隨著AI語意理解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AI使用者企圖跨入完全陌生的命理領域,也對命理業造成更大的衝擊。

有趣的是,這波命理AI衝擊的對象是以紫微斗數為主,有可能是紫微高度規則化的符號系統讓它看起來比八字更容易由AI運算,也可能是紫微斗數在台灣更爲流行。

生成式AI踏入紫微斗數領域引起斗數圈兩極看法,有人認為命理師將會失業,也有人認為AI會讓斗數命理師產生新的典範轉移。

我的看法是這兩種現象都同時存在,而且更有趣的是,AI一方面在取代現有的算命市場,同時也在擴展新的紫微斗數市場。如果紫微斗數AI可以達到一定精準度,那紫微斗數的市場就可以擴展到日韓、東協、歐美、阿拉伯世界,這些地方的人總會想來看給台灣紫微命理師算算看。

台灣有兩樣東西是世界第一,一個是半導體產業,另一個就是紫微斗數。一旦紫微斗數可以擴展到全世界,用功,有實力懂世局的紫微斗數命理師肯定會有更多機會,畢竟AI最終算得了的是命局中的定數,而上乘的紫微命理師才能掌握命理中的變數。

留言

守垣藏經閣使用說明

AI八字論命提示詞模板

遷移宮是人內心世界的展現

為什麼30歲後要看身宮和上升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