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微斗數看工作選擇的另一個角度
最近有好幾個命主都問到關於「從紫微斗數來看我適合什麼職業」的問題,有的是在社會上打滾多年的人,有的是還在學校的學生。
其實從提供答案者的角度來看這件事要思考到:命主對於初步認識短暫接觸的命理師提供的指示執行程度有多高。
先不談興趣志業,假設命主的工作選擇取向就是賺錢,而且百分之百相信我的指示堅持貫徹指示到底,那就直接指示命主去電機或是資訊相關科系,咬牙努力念下去,縱使從比較差的學校畢業,起碼也能在系統廠、二線廠領個高CP值的薪水。
但現實情況下,讀書乃至職場工作的實際過程是非常苦的,如果不是真正出自於命主自己的意願或決定而自願下賭注的話,很容易半途而廢。
比如電子學怎麼念都念不懂,連修兩年都被當掉,命主就會開始想:「會不會我其實做不了這行,那個命理師是不是騙我或是他算錯,我再找其他老師看看」。
就我的立場來看,我希望提供的是命主確實會執行的有用方案,其中很重要的關鍵點在於,命主有可能願意為這件事持續投資或付出多少,這要取決於命主的過往學經歷,本命和大限的個性特質和做事態度,由此綜合起來給出一個執行可能性最高的方向。
再舉個例子,比如有的命理師會隨口說,你的命宮看起來邏輯很好,適合念資工。
他有沒有認識、感知、思考過念資工寫程式這件事包含了多少的學習和工作內容。
固然現在python學習的資源和門檻都大幅下降,但如果學寫扣、演算法、資料結構乃至底層的運算邏輯的挫折門檻和調度時間資源這麼低的話,現在也不需要出一堆low code工具。
命盤跡象上命主願不願意花人生一段時間去吃苦完成那個目標,就是要考慮的問題。
至於命理師給了建議,但命主最後因為什麼原因而沒去做,命理師兩手一攤,我只能給建議,他自己不去執行。
我覺得這樣的建議還是不到位,最好當然是能夠提出一個命主能實際執行的好策略。若確認命主心態能力上就是無法執行比較理想的策略,也沒有能力執行次佳選擇的話,那就還是得做結果風險告知的義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