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業和受僱的選擇
1.
今天跟一個做私募基金的朋友吃飯,他提到他有時候也會扮演職涯顧問的角色,因為他們通常是最知道市場風向的人。不要跟市場和產業景氣風向做對,有時候也是一個論命時關鍵的討論點。
比如命主是科技業硬體廠背景出身,準備自己出來創業,但他的時間點選在2022年產品overbooking,電子業景氣正低迷的時候,剛好他本大限就是會想創業,2022年正是應期,而且命主該年的創業運還真的不錯,那應該怎麼建議呢?這時候真的就要分析到很細很細了。所以我才說某次論命我先請命主提供他的商業模式圖,有的時侯真的要有足夠的資訊做判斷,差一個關鍵點,嵌入到命盤跡象上,結果就是天差地遠。
2.
維根斯坦有句名言:「語言的邊界就是思想的邊界」,一樣的,命盤可以看到什麼程度,還是要搭配充足的現實資訊做指引。在當代產業分工活動如此複雜的情況下,光靠命盤跡象而沒有任何額外篩選的條件下,就要明確的指出命主可以做什麼工作內容,在什麼產業別,其實是不太可能的。
3.還有一種狀況是要判斷創業的milestone是要找VC還是找併購(生醫產業常見)。
總之,判斷是否要創業或可以做什麼,如果認真分析起來,其實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