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命理不是巨量資料/大數據(big data)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給大數據一個操作性定義,大數據至少要滿足下列兩點:(1)數量夠大(huge in amount);(2)來源要夠多(variety)。 命理師累積的命例資訊滿足上面兩點嗎?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費米推論來估算,一個命理師一天看三個命例,就算多了,極端情況不談,假設他一個月30天每天都看,3人*30天*12月稍微打個折,一年約1000人,這個數量多嗎?對命理師很多,但對於能夠做有意義巨量資料的基本單位來說還差太多,各位社區的診所一年看診數量遠勝。 那來源多元性又差得更多了。算命師首先排除的群體就是不相信算命的人,而在相信算命的群體中呢,命理師接觸的客人大多又是口耳相傳,口碑之間通常某些社會網絡傳遞,而命師的論命風格和方式又會限制他接觸的群體類型。 縱使是最隨機的網路接案,都一樣有族群誤差,請看下列的本粉專洞察報告截圖,男女比和年齡比都極為懸殊。 

上述這些侷限都註定命理師個體或是其所屬組織不會收集到巨量資料,命師充其量能做到有意義的經驗累積和養成而已。 

留言

守垣藏經閣使用說明

AI八字論命提示詞模板

遷移宮是人內心世界的展現

我開過的會員書單